◆《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炉 日前,为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聚焦自然资源工作定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300余项关键领域标准制修订,实现标准化与自然资源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三年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推动自然资源工作和技术领域全覆盖、引领带动前沿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完成300余项关键领域标准制修订,充分发挥对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发展目标。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优化自然资源标准顶层设计,健全完善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研究构建重点专业领域专用标准体系,坚持目标和需求导向,统筹急需标准的供给与应用,切实发挥标准对重大专项、工程的配套支撑和实施保障作用;鼓励发展地方和团体标准,充分释放自然资源领域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 紧紧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自然资源工作定位,《三年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详细明确了自然资源领域关键标准供给的内容。 《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一是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加快深海、深地和极地探测等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标准研制。二是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研制水平。探索自然资源重大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项目成果的重要产出。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完善标准化技术文件制度,拓宽科技成果标准化渠道。 此外,《三年行动计划》还对提升标准化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公众号12月19日) ◆自然资源部对甘肃、青海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II级响应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办函〔2020〕1723号)》,自然资源部决定于2023年12月19日6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II级响应,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救援技术支撑、次生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目前,自然资源部已请甘肃、青海两省及时组织开展巡查排查,切实做好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重要情况及时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将持续加强组织协调和专家调度,协助指导地方做好会商研判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12月19日) ◆澳大利亚一年两次更新“关键矿产”名单 国际矿业大国在关键矿产上的竞争愈演愈烈。今年,澳大利亚政府不仅两次更新了关键矿产清单,同时还追加补充了一份“战略矿产清单”。 今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扩大了关键矿产清单,12月16日,又对其进行了更新。在最新的公告中,澳大利亚政府将这两份清单定位为“对澳大利亚现代技术、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矿产清单。” 澳大利亚产业、科学和资源部部长玛德琳·金(Madeleine King)称,这两份清单“帮助澳政府将重点放在这些商品上,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 新的关键矿产清单共有包含稀土元素在内的30个品种。与之前相比,这次更新将氟(萤石)、钼、砷、硒和碲纳入清单,同时,氦被移出清单。 战略矿产清单是澳大利亚官方于12月16日公布的新清单,共有铝、铜、镍、磷、锡、锌6个品种。 (资料来源:矿业界12月21日) ◆牡丹江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牡丹江中心”)近日在黑龙江省东宁市金厂地区新发现矿化带22条、金矿体5个,实现找矿新突破。 今年以来,牡丹江中心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所承担的黑龙江东宁金厂一带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按照“就矿找矿、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工作思路,在充分梳理和总结金厂矿区以往地质勘查、物化探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专项地质填图、钻探勘查以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手段,成功对金厂大狍子沟Ⅺ-1号矿体、34号矿体深部进行了控制。 下一步,牡丹江中心将进一步谋划部署2024年项目任务,深入研讨金厂地区找矿方向、技术方法,不断总结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为建设金厂大型资源基地提供基础支撑,力争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出新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矿业报微信公众号12月22日) ◆长江经济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日前,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进一步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2019年启动,分为初步划定、优化调整、规划统筹三个阶段。在划定过程中,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把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域识别出来,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目前,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约49万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3万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唐古拉山—横断山、大别山、黄山等丘陵山地,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各省市正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细化管理规则。 (源于:地勘经济)